刻奇?普世观?

今天在学习之余刷微薄的时候又看到这么一个问题:每当军训完了之后那些小姑娘小小子深情地拉着教官的手哭得稀里哗啦的。请问这是不是斯德哥尔摩综合症?我个人觉得不是的,区区军训而已,还达不到这种强度。后来看到知乎上的一条解释,觉得比较了然。然则我也不是第一次看到这个词语,看到这个现象。所谓刻奇么?

Kitsch这个词80年代末中国读者在昆德拉那本《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中已经遇到过。但是这本书中文译者将它的意思译反了,译成了“媚俗”,即讨好别人的意思,而这个词更准确的意思是“自媚”,即讨好自己、迎合自己。一般现在学界译为“刻奇”,这个音译出于无奈,但是总比译反掉了好一些。

一、自我感动及感伤;
二,难以拒绝的自我感动和感伤;
三、与别人一道分享的自我感动与感伤;
四、因为意识到与别人一道,感伤变得越发加倍;
五、滔滔不绝的汹涌感伤最终上升到了崇高的地步,体验感伤也就是体验崇高;
六、这种崇高是虚假的,附加含义大过实际含义;
七、当赋予感伤崇高的意义之后,容不得别人不被感动与感伤。谁要是不加入这个感伤的洪流,就是居心叵测。
八、这是最主要的,刻奇是一种自我愚弄。
这个层层推进的意思,是从昆德拉点点滴滴的说法中总结出来的——“灵魂的虚肿症”、“一个人在具有美化功能的哈哈镜面前,带着激动的满足看待自己”、 “将既定模式的愚昧,用美丽的语言把它乔装起来,甚至连自己都为这种平庸的思想和感情流泪”、“傻瓜的俗套逻辑” 、“极权国家发展了这种Kitsch,因为这些国家不能容忍个人主义、怀疑和嘲笑……”

昆德拉自己举的一个例子是这样的,虽然我没有把握这是否适合我们读者的理解力,但还是照录如此:
当看见草坪上奔跑的孩子,由Kitsch引起了两行“前后紧密相连”的热泪:第一行是说:看见了孩子在草地上奔跑,多好啊;第二行是说,和所有的人类在一起,被草地上奔跑的孩子们所感动,多好啊。昆德拉接着强调:“第二种眼泪使Kitsch更加Kitsch”(《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
不揣冒昧的理解是:一个人为此流出的第一行眼泪,不仅是因为眼前的景象,而是因为自己被这景象而感动。从这种感动中,他觉出自己原来是一个良心未泯的人。他一边流泪一边对自己说:你看我仍然是个好人啊,我的内心仍然是有感情的,有人曾经说过我内心冷漠或者缺乏人性,那统统都是鬼话。
第二行眼泪使得这个人更加昂首挺胸起来:他原来不仅是孤立无援的一个人,当他汹涌的泪水与别人流在一处时,他体验到了自己是人类成员的那种感觉,他加入了众人的行列并且感到被接纳,他不仅重新找回了安全感,而且感到自己的生命正在闪闪发光,正在走向光明和出路。
因此,Kitsch始终伴随着一种虚幻的性质,是一个人借此摆脱对于自己评价不高。昆德拉的这个例子需要进一步修正的是,Kitsch更多产生于悲苦的对象,而不是幸福的对象,因为一个原本悲苦的心情,它更需要别人的悲苦来养活,侧身于别人的悲苦当中,比分享别人的幸福,痛感要来得强烈。

从第二段到此为止都是来自百度百科,其实看完这些我也有所感受。比如丧葬。这个习俗是唯一难被中国人所遗忘的传统。即使现在已经不像以前那么有家长师尊的等级制度,不再有三媒六聘的婚嫁制度,也依然会有隆重的丧葬制度。有时候我看着那些强颜哭泣的人们在想,他们真的如此伤心么,或者如此伤心过么?而那些七七八八的东西,死者生前享用过么?逝者已矣,那么生者 作如此状,又是要给谁看呢?后来我终于找到了个词来形容这种行为,那就是刻奇。

对于我来说,在丧葬场面上有两次记忆。一次是我外公,但我觉得我与外公并不那么熟悉。而且外公生前病重,这或许也是一种解脱。毕竟年纪大了,很多事情并不由人。然后我就木木的看着外公的遗容,想着过往的一些事情,想到因为外公没有牙于是我们表姐弟们用小药杵子将花生米碾成花生末给外公吃。等等,我并不觉得我想的这些事情有什么不对,但我也不觉得我想这些事情需要流泪。而我被教唆需要流泪。第二次是我的好兄弟去世,这就属于意外了,是打架斗殴。我在知道这件事情的时候第一时间赶到医院,无奈听说已经无力回天。我坐在花圃上望着几位来的朋友。抽完了一根烟之后打了个招呼就走了,我记得有一个朋友对我说:你这么忙吗?我摇摇头不置可否。我与这位兄弟住在一起一年时间,前几个月才分开。每年都会上门拜年,我们之间的交情不需要你们来质疑。但是我站在这里能干嘛呢?我甚至连推手术车都办不到。那我为什么还要站在这个让人压抑的地方独自悲伤呢?后来我去事故现场送了花圈,看到他的母亲哭泣的时候,我终于忍不住,走到河边默默的哭了起来。我甚至不知道我为什么而哭。那是我人生中印象最深的一次哭泣,也是少有的一次。后来在葬礼上,来了很多同学朋友。我晚到了一些,看到他们稀稀拉拉的站在一起聊天,俨然就像在开同学会。我只是和他的亲人道了节哀,就默默避开这些刻奇的人。

我不知道刻奇是不是普世观,然则我的确在看到国旗升起的时候毫无感觉,只想着快点完事儿。我的确在看到地震发生的时候不会悲伤,只希望他们能更多机会的获得平安。我的确在看到生离死别的时候不会哭泣,因为我知道这无法改变什么,而我也没有那些情绪。我不知道我应该被称为冷血还是如何,但我知道我在看到让我感动的书或电影的时候,我会鼻酸,我甚至在听到Por Una Cabeza的时候默默的湿了眼角。所以我知道我自己并不是冷血,只是我不喜欢虚伪做作的表现一些本没有的情绪出来给大家看,也不太甘于将自己的真实情感流露给大家看。于是我给大家的印象永远是冷酷无情吧。

想到最近的案例就是,那些母亲节在微博上面转发为妈妈祈福的人们这么刻奇,你的妈妈知道吗?

Trackback from your site.

Leave a comment

Connect with FIBONACCI

Everyone all live in parallel with their own trou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