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心理学:情感设计

这是一本特别有意思的书,我觉得是可以推荐给所有人看的一本书。本书中讲到的情感部分尤为让人着迷,以及对设计的三个层次划分也是让我耳目一新。看完之后再照着反观生活中的设计,几乎都能一一对应,也对自己的一些行为有了解释。开篇就说出了我们对世界的行为方式:认知为我们阐释这个世界,而情感则为我们判断世界。

在进化的过程中,人类拥有了情感,而人类的情感又几乎是最为丰富的。于是我们创造了色彩斑斓的人类社会,创造出了精彩绝伦的人类文明。这其中既有认知的作用,又有情感的作用。而情感对人们判断是非却有着更加关键的作用。求生是人类的本能,因为求生我们就要去猎食,为了更好的猎食我们创造了工具和武器,随着对工具的认知更加深入,我们创造出了更加便利的工具。这就并不是单纯由本能所驱动的了。人类的行为由情感来支配,个人的好恶会决定我们对事情的判断,决定是与否。

诺曼将设计分成了三个层次,对应人类情感的三种行为运作层次。分别是:本能设计、行为设计、反思设计。

本能很好理解,我们在日常中,依然有着非常多的本能反应。不论是体感反应,还是简单的喜好,有时候都是不经思索的,来自于本能的驱动。或许“一见钟情”也在此列,但是爱美之心则是确实来自本能了。

而行为则要区别于本能,这是一个后天的经过熟悉和训练之后所达到的层次。你可以很好的使用某些工具,这不可能是来自本能,而是你长年累月的实用工具,产生了熟练度,在这个层次上你是有所考量的,更多是在于工具的易用性,如何更好的使用它们,有什么样的窍门,或者是怎么样的工具更适合你的使用。就比如我们开车,就属于行为的运作层次。

反思层又不一样,反思层更多涉及的是思考或者记忆的部分。他是带有更多的情感在内的一个行为。也许你看到以前拍过的照片,会开心或者难过,并不是照片本身给你带来的情绪,而是你通过照片反思到当时拍照的心情或者再反馈到现在的一些感悟,让你百感交集。这听起来有一点玄乎。

举个栗子来解释一下情感的这三个层次,比如我们在地上画了两条平行线,把它当成是一座桥。我们可以毫无障碍的在两条线所形成的“桥”里自由的行走,不会有任何的畏惧。因为我们在本能上可以判断出这毫无危险,这只是一座虚拟的桥。但是如果我们在高空中真的搭起这么一座桥,虽然它一样足够宽敞,你可能没法像之前那么随意的去走这样的桥,因为你从本能的判断中提升到了反思层的判断,你知道这样存在着危险,你要考虑桥体是否会足够坚固,高空中是否有别的干扰,于是你的情感受到了负面的影响导致你不敢随便的在桥上行走。那么这样的东西对于杂技演员来说好像并没有那么可怕,因为他们经过长期的训练和练习,自身已经对这样的负面影响有了免疫,他们可以凭借自己的练习来克服各种情绪从而相对自如的行走在这样的桥上,这就是行为层的运作表现。

那么在设计中怎么理解这三个层次呢?前两天我喝了一瓶孟买蓝宝石金酒,那天我们到店里去购买一瓶金酒,当我在酒架上看到它的时候我就被迷住了,那是一个宝蓝色的方形瓶子,侧面还有一些刻纹,我特别的喜欢,即使我从未喝过这种牌子,我还是直接就买了下来。这就是酒瓶的本能设计抓住了我的本能反应。我就是那么喜欢它没有理由,并且表示喝完之后我要将这个瓶子带回家摆着,因为我觉得摆着就会很好看,或许我还可以插一朵花在上面。外形取胜是很典型的本能设计,即使它不好喝或者它并不好用,但是无所谓,我就是喜欢它。你是否也因为外形而买过一些实用或是不实用的东西呢?

我有两支三菱的自动铅笔,分别是0.3和0.5的,只是塑料的自动铅笔,来自朋友们的推荐,因为这个自动铅笔的内芯会随着你的使用而自行转动,可以保证笔尖的均匀性,而不会只磨损一侧的笔芯。这样可以保证画出来的线条相对的均匀。试想想如果是单侧磨损的铅笔芯,那么也许你用尖的那一侧画出来的是细线,而不小心移到另一侧画出来的却是一条粗线。这两支笔的外观看起来一般并没有什么特别出彩的部分,虽然他们还有金属的同配置,但是我担心金属笔壳会太累手所以并没有选择。但因为这两支笔的易用性我依然是非常喜欢,让我有选对了的感觉,这就是在行为层设计上取胜的例子,有些东西未必那么光华,但是他们凭借自己的易用性让你欲罢不能,或许你手边也有一些虽然并不出彩但十分顺手的工具吧。

我有一块手表,是天梭的畅销款。其实我们现在每天都会随身带着手机,也多半是在电脑前工作,看时间这种事情可以说是非常容易完成。并不需要特地买一块手表来实现。这块手表的外型偏男性和运动,有着金属的迷人质感,自然它可能并不如有些手表那么夺人眼球但我觉得还是很适合我的。我每天起来收拾好自己后就会顺手带上手表然后出门,在外面有时候需要看时间的时候我不再会摸出手机而是习惯地翻一下腕子。带着手表让我的朋友觉得我更加成熟稳重,也让我成为一个更守时的人。我想这个例子应该算是在本能层和反思层甚至行为层都共同作用的例子。只不过反思层占据了更大的位置。有些东西并不是最好看的,也未必是最好用的,但是它在某种程度上满足了你情感上的需求,这或许就是最近在热炒的情怀设计了。

在设计上并不会把三个层次分得太开,但是想要兼顾却也是千难万难。既想要东西非常易用,又希望它有抓人眼球的设计,还希望它能带着特有的情怀。能够做到这样的层次我想苹果算是一个。但很多时候针对产品适应的人群,我们可以分开考虑,比如说对于工具类的产品,自然首选的是它们的易用性,那么有没有不易用的工具呢?有的,你是否见到过造型玩味材质惊人的工具,比如说考究的虹吸咖啡壶。这个东西的使用并不便利,但是因为它的外型和对使用者的要求,可以让使用者享受到一杯咖啡的制作过程,这是一个好产品。而本能层的设计往往是和反思层挂钩的。单纯靠外形取胜的产品少之又少,即便是钻石也要靠着那“恒久远永流传”的反思文化来支撑。所以借由反思层的结合来体现本能层的外型设计,会让产品另辟蹊径。

看,情感对行为的判断一目了然。

我们现在也见过很多机器人,看过很多机器人电影,也听过机器人四大定律。机器人是否能拥有情感是时下最热的一个话题。现如今的机器人能够做出很多的反馈无非是在程序中预设了足够多的是非判断。如果…则…只要这样的判断足够多,你就会发现这样的机器人更加的人性化。但是这样的它们就算拥有情感了吗?当然不是,这只是在我们看起来似乎拥有了情感,因为它并不是由自己做出的判断,而是程序的控制罢了。相比之下即便是你养的小猫小狗这种智慧型生命体,都能够自主的感知到主人的情绪变化,这才是我们想要的。但是要是机器人真的拥有了情感,或许我们就要被变革了吧,那是新型超级智慧体的出现啊。

Trackback from your site.

Leave a comment

Connect with FIBONACCI

Everyone all live in parallel with their own trouble.